眼看多出來的收入或成本並不合理,卻又普遍存在,為什麼?
茶道何以忽悠? 競爭之下,長期而言,沒有額外的收入或成本,是經濟解釋上老生常談的內容。一次偶然的早上泡茶,敏兄的絕頂普洱,讓景兄施展茶技之餘,也引出茶道中間的大學問。我常為書童,不懂茶,但茶的買賣及享受常有沾邊的機會,高級場所或茶葉採購,每有茶道環節相隨,我無知,一直以為是稙值搭配下的忽悠,拉近各方距離的小技兩,然而在景兄眼裏是另外一個精彩世界:茶有質,我們買的是它的質,茶葉只是承載之物,不同的外在環境,如儲存條件、沖泡用具、水質水溫等等,對茶質的表達影響巨大,如何控制上述各種因素,正是展現茶質的關鍵,上面要素都可事前準備,唯獨水溫受現場環境影響而多變,因此,這裏先按住其他因素,只介紹臨場撕殺的內容:水溫。現代科技可以使用溫控設備,但受成本收入約束,簡單的東西卻普遍的不存在,自有其不可忽視的經濟內容。茶道延續至今是千百年的歷史,是茶具和手藝的配合,乜是茶葉本身演生出來的另外兩種專業供應,器具的內容請看景兄的大文,不重複了,手藝的部分是大家現場拍斷手掌的精彩要害,景兄故意留空間給我練手,十分感恩。當時景兄邊說邊演:手位的高低,出水的快慢,落水的位置,出茶的時間等等,處處都是溫控的妙手,環環相扣,時時刻刻和環境動態微調,把茶質的最佳狀態充分展現給我們。敢問:這還算忽悠嗎?敏兄總結:貌似忽悠的內容,長期而普遍的頑強生存於市場之中,必有牢不可破的局限條件支撐着,手藝背後是溫控的成本,爭奪的是茶葉品質最優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