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绕开管制的行为

银行贷款受到银监会两类型管制:1、总量管制;2、投向管制。

这监管的意思是主观武断帮助银行控制风险。风险是成本,银行在衡量收入成本后,当判断有利可图时候,便产生了绕开管制的需求。

绕开管制的途径有两个:票据返售和信托理财。

一、票据返售。

票据返售主要针对贷款的总量管制。因为银监会考核贷款总额的科目是“贷款及垫款”,并以此计算存贷比的红线。所以当总贷款超过红线时,银行便有动机消减贷款科目规模。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包括在贷款科目内的贴现票据卖断出表以达到目的。比如:在月底季末等考核时点前将票据卖出,考核时点后再买回,以逃避监管。

因为有了这种便利,银行便将许多本不适合票据的贷款也通过票据形式发放。

有管制就有额度交易。这样操作的本质无非是银行间互相交易贷款额度罢了,但在大家额度都吃紧的时候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回购的交易模式和一个特殊的交易对手。农信社就是这个特殊对手,因为它在中国支农的政策背景下享受特殊待遇,监管较松且实施老会计制度。股份制银行实施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卖断和卖出回购被视为不同业务性质,分别由不同科目表达,但在农信社的老会计报表中却合并到同一个科目处理。这样的后果是部分农信社可以不停的买断票据进表再卖出回购,对冲掉之后并不增加贷款总额。商业银行则通过先将票据卖断给农信社,再向农信社买入返售,从而实现了将贴现票据从贷款科目腾挪到其他非监管科目。

举例如下:

1、  A银行向甲企业提供融资,但受限于存贷比额度,于是转为改用票据方式,在表外向甲开出承兑汇票。开立承兑汇票需要甲企业提供20—50%保证金存款,于是既提供了变相融资,又扩大了存款基础从而争取更多贷款额度。

2、  甲企业将票据付给关联方,关联方在A银行的安排下到B银行贴现,获得融资。

3、  B银行为了不占用贷款额度,转手将票据卖断给农信社。

4、  农信社在同业市场上将票据卖出回购给C银行。农信社消掉该票据金额,C银行为甲企业实际最终贷款人,但记录为买入返售科目,不占用贷款额度。

以上流程可以直接精简为A银行和农信社互相交易,从而A银行将本质为对甲企业的贷款,转为同业业务,由买入返售科目记录,实现超过存贷比继续放贷的目的。

二、影子银行的信托通道。

由于信托理财等产品不一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所以可以利用影子银行规避的不仅仅是总量限制,还设有投向限制。

银行将受到管制禁止的贷款项目通过信托通道,打包成理财产品再零售分销给自己的存款客户。虽然银监会可以管制银行业务,却无力禁止存款客户和借款企业之间发生交易,这样原本被禁止的贷款得以发生,银行得到了类似利差的手续费收入。

为解决零售资金的不足,银行甚至可以将信托理财产品先分销给零售客户,再从客户手中买过来,并同借款人的关联方签订回购协议。这样曲折迂回,便将“违规”贷款通过买入返售或者其他投资类科目放行,银行直接实现利息收入。

二流企业的收容所

必须指出,不论何种管制均有武断成分,所谓违规也并非一定高风险。有管制就有逃避管制,银行的自利动机无可厚非。只是,绕开管制派生的额外环节,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不菲的交易费用,同时相对正常贷款,也付出了合约形式不够匹配的代价,也属交易费用。

银行在真实的管制世界中竞争生存,企业要竞争贷款,贷款也要竞争企业。一流信用的高质量企业可不会接受变相贷款的额外成本,事实上银行总是每年年初便将贷款额度分配给一流企业,到了五穷六绝之时,才用票据、信托等手段满足嗷嗷待哺的边际企业。

总的来看,买入返售业务积累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企业的租值最终决定风险的大小。互相竞争的局限下,买入返售是边际企业的天堂,二流业务的收容所。

2、  如果某银行大量集中二流企业投资,那么企业信用风险上升到银行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大。单一银行的信用风险则可以通过同业市场蔓延扩散,而绕开管制开展贷款,本身就意味着资金的来源更多的依赖稳定性较差的同业拆借市场,此时同业市场的波动会反过来进一步加剧银行风险.

3、  货币刺激的宏观调控造成对信贷的需求波动加大,监管程度又服从于宏观调控。调控和监管政策的变化都会增加风险。

因此,虽然绕开管制的合理性可以辩护,但风险后果却必须明确。这实际成为了股东和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经营选择。

表一:资产结构的风险视角

2012

民生银行

兴业银行

光大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存贷比

71.93%

66.60%

71.50%

64.53%

66.23%

71.37%

票据返售/资产

19.20%

11.39%

8.07%

0.42%

0.68%

0.03%

信托理财投资/资产

3.26%

16.48%

14.13%

0

0

0

表外承兑汇票/资产

18.26%

12.07%

17.88%

1.94%

2.40%

8.84%

①兴业银行的存贷比三年数据为:66.6%、71.46%、71.21%。12年显著低于以往,归因于企业定期存款接近50%的增长,可能是贷款做回报和冲时点的双重结果。

存贷比超过70%,就意味着银行基本处于无钱可贷的地步。此时如果要绕开管制继续投放贷款,势必要通过前文描述的途径迂回。表一看得真切,高比例的票据返售和信托理财是高存贷比的充分条件。

要留意到招商银行,同样用足了存贷比额度,却没有尝试借道贷款。如果勉强用治理结构的差异来解释工行建设的保守,那么招行的经营选择就只能是对风险的理解和民生兴业等炸子鸡显著分歧了。

炸子鸡飞起

民生和兴业两家银行是资本市场的当红炸子鸡。当红的成长性,被市场归因于管理的进取。

表二:炸子鸡的资产增速领先行业

总资产(亿)

2012年

2008年

年化增长率

民生银行

32120

10543

32.12%

兴业银行

32509

10209

33.58%

工行

175422

97576

15.79%

建设

139728

75554

16.62%

招商

34082

15718

21.35%

银行业金融机构(万)

133.6

62.4

20.96%

但进取的法宝毫无疑问是同业负债!

表三:增长的驱动因素是同业负债

同业负债(亿)

2012年

2008年

年化增长率

民生银行

9823

1691

55.25%

兴业银行

11445

3682

32.78%

同业负债结构中,同业存放科目的本意是描述那些因为清算便利而发生的资金存放清算行的行为。相比较而言,同业拆入和卖出回购则是记录银行间主动协商的借贷业务,利率高度市场化。民生、兴业和工行的同业存放分别为:7358亿、8944亿、12326亿,规模如此接近,这和三家银行的清算地位是完全不匹配的。

表四:2012年度同业负债的结构

同业负债结构

同业存放

同业拆入

卖出回购

其他

民生银行

74.91%

4.21%

13.57%

7.31%

兴业银行

78.15%

7.72%

14.14%

0.00%

光大银行

84.40%

3.71%

11.89%

0.00%

这实际是民生等银行加价竞争的结果。在年报利息收入栏目中容易找到证据,民生与工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或拆入款项(含卖出回购)的平均利率为:4.56%、2.56%。差异悬殊,由于同业拆入和卖出回购业务基本上由SHIBOR决定,两家区别不大,因此民生银行大幅度提价竞争同业存放是唯一的解释。

成本是为了收入。四万亿宏观刺激以来,高歌猛进的资金需求和银行业存贷比等严格监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时也为银行业提供了“监管套利”的需求基础。2012年度,民生银行总生息资产的平均利率为5.79%,工行仅为4.59%,这上百个基点的差距其实是不同银行选择投资不同企业集群的风险差异。

所有的银行都要逐利,票据返售和影子银行的合约知识几乎立等可抄,没有门槛。炸子鸡离群高飞的强大动力,显然不是独一无二的智慧,而是理解风险的分歧!

监管转变是同业市场波动的解释

这次同业市场波动,不少声音都指向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的问题。我以为这指责不对,因为没有不同的期限搭配,就没有银行。至于搭配的对错,却只能是事后方知,问题于是要转为从不同难易程度看。

这里的重点在于负债的性质是存款还是同业负债?同样短借长投,储蓄稳定持续,同业负债则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依赖同业负债所搭建的业务结构,问题难了很多,股东很难分辨是自己独具慧眼,还是运气尚好。

前述的“监管套利”是银行利用同业负债发达的基础,关于该基础的局限有变,整个生意的不同环节都跟着变。事实上也正如此,2012年以来银监会出台了8号文,意在控制信托理财发行的总额约束和增加银行资本消耗,这等于很大程度上掐断了影子银行的贷款供应。原来已经铺下的摊子却正亟待新钱或者借新还旧,这样两条绕开管制的通道只剩同业负债,压力一下加大。

同业市场如果仅仅只是需求增加,而以往被视为惯例的央行注资和外汇占款的流动性不缺乏,也不至于导致夸张的波动。尽管央行拒绝援手和外汇占款消失大出意外,但仅仅凭借工行和建行的超额准备金也足够供应市场,只是遭遇大行“漫天要价”,一向依靠高价竞争发达的炸子鸡索性耍起无赖,大喊“钱荒”。

闹剧最后还是依靠同业市场自行匹配供需,央行仍旧未曾注资,是不是钱荒,一眼可见。不用注资便可解决风险,无非市场风险中的价格风险而已,非钱荒乃钱贵!

银行是老实生意

资本市场一方面以资产质量风险上升来下降银行业估值,另一方面却以成长性来提高部分银行估值。但如前文所述,无论资产还是负债,分明看见所谓成长性,不过是承担更高的风险罢了。

银行生意要争取的,无非就是投资最优秀的企业,服务最便宜的钱。银行业要竞争的就是把最糟糕的企业和最贵的钱推给对手。

超级大行的生意出奇的简单,问题越简单股东越安全。至于成长性,连存贷比的额度都富裕,还担心什么成长性?

期待你一针见血的评论,Com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