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都江堰

已有 1,939 阅读此文人 - - 敏友,未分类,经济解释 -

都江堰因为着一个伟大的工程而成为了知名的景区,少时曾经游历。今夏重临,山水依然,但感受的内容却面目全非,是进步。

在农耕时代,成都平原因为都江堰的灌溉变得异常繁荣。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财富效应,以成都平原的人口规模来衡量,且泽及千年,都江堰的投资回报率可谓惊天动地。后人不管怎样纪念都是应当的。

可有一个问题自幼不解,此次重游又再浮现。李冰父子被追封为“二王”,通过筑庙宇来确认,且历代修葺加持,既隆重其事又根深蒂固。明明只是郡守,何以为王?读过不少文字,都描述说李冰父子主导的水利工程,技术高明绝伦,造福苍生深远,百姓尊其为王。还是不懂,扁鹊、李时珍等活人无数,造纸、稻作等领域皆有可比成就,同样技术高明造福深远,为何没有被隆重其事的封王?如果说是借“王”字的尊崇之意来纪念也不对,因为李冰乃真实人物,中国文字精明,高明又贡献大的一律可以叫“圣”。何况李冰并非技师,都江堰工程无论如何高明,二王的贡献都在技术以外。

文字一律漏失,但景区内一副新近的石刻却仿佛提供了答案。石刻由三组人物形象构成:右侧三两裸身壮汉在崇山中抡锤斧凿,左侧一位算师模样在持笔测绘,李冰居于正中,形象高大目眺远方。没错,石刻分明讲述了技术和劳动力这两个资源因为李冰而联系在了一起,被李冰带来的合约所组织,被合约所驱动。先人勤劳勇敢,水利知识高明而朴素,但不管如何伟大,均是当时业已存在之物,并非天外飞仙。正是因为李冰带来的关键变化,才让他高大的站立于石刻正中!他带来的合约是什么?

李冰带来的是一张统治服务的合约。

三星堆的考古遗迹显示着远古时代即有墟市的存在,也即是说李冰到达前的成都平原政府合约可能微不足道,但无疑有市场合约。都江堰工程的出现本质上是供应的行为后果,沃野千里的巨利为何在李冰之前不去争取?个人无疑只看自己的利弊权衡行事,但社会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可以由一批富商出资,修筑都江堰,然后按照土地大小向无数的农民收取灌溉费来实现。这样理论上人人都只看自己利益行事,水利工程照样会出现,每人积累一点点小利而达致社会巨利。

村落级的水利工程时有如上描述般发生,然而都江堰终究没能在李冰到来前出现。都江堰泽被千里,受益面积辽阔,虽然从后世看回报率惊天动地,但依然抵抗不了市场合约下分工协作的代价。受益面积辽阔,随便扒开河道引流,农民可以轻易实现灌溉而不付钱,光是收费的麻烦就让市场合约无法处理利益的分配。正是李冰从强大的秦国带来了不可以被漠视的政府和强制的税收,才透过这张统治合约解决了收入分配与资源使用的问题,要争取更强大的统治就要去争取沃野千里的巨利,从而让都江堰的出现有了必要条件。

这是都江堰问世的经济解释,并非试图抹杀工程技术上的贡献,而是将放大镜移来移去,然后落脚在制度变化的关键处,更好的还原理解历史,也更好的理解先人如何迸发出无以伦比的智慧,从而创造出人类的奇迹。财富是供应的后果,而供应要从合约才看得清楚。“王”就是统治服务的意思,二王庙的本质就是人们以建筑形式签订的统治合约。推广开去,凡是约束人们行为的皆合约,而约束力越广泛就越接近统治合约,所以中华大地上还有皇帝制的孔庙和关帝庙,其本质都是以建筑形式存在的合约。

(李老师博客搬家,特为文一篇以表心意。)

  • 名字(必填) - 2020年3月4日

    牛逼大了,佩服啊!原来还可以这么解释,意料之外,却令人信服!

  • 名字(必填) - 2020年3月4日

    如此说来,那位西方历史学家说古典中国统一的内在动力在于治理黄河还是有经济学解释的,这么一看,所谓的民主和专制并无高低,只是达到目的的不同的工具罢了。再进一步推演的话,两岸统一是大概率事件啊。经济解释居然可以在政治领域发挥效用,太不可思议了。

期待你一针见血的评论,Come on!